肝、膽、胰疾病的預防與保健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化學工廠,亦是人體擔任防衛的重要免疫功能器官;因此,肝臟一旦發生病變時,就會使得體內的新陳代謝功能發生障礙。


肝細胞除了會受到病原體(尤其是肝炎病毒)的感染而發生肝功能異常的現象之外,亦會受到酒精以及不良藥物的直接傷害,而形成慢性肝炎。


因此,保肝之道除了阻斷肝炎病毒的傳染途徑(如A型及E型是由不潔的飲食傳染,而B型、C型肝炎以及D型肝炎是由打針注射而傳染)之外,亦必須要避免不明療效藥物的使用,而適當的飲酒方法也需要遵守。


此外,對於某些加工食品,如罐頭類、醃漬類、泡麵類、香腸類以及肉脯、肉鬆類,亦應盡量避免長期大量食用,以免其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質(如防腐劑)在體內異常大量囤積,而使得肝細胞受到傷害。


 


規律的生活、不熬夜及不勞累可以維持肝功能正常的運作,而適當的營養以及正常的排便習慣可以維護肝細胞的健康。


某些脂肪肝罹患者更必須做好保肝之道,如減輕體重(減肥)、避免長期多量喝酒(戒酒)、控制過高的三酸甘油脂(少吃油之類,以及降低澱粉類 食物的攝取),避免血糖過高(限制每餐次的食量),而不正當的藥物(維他命丸也不例外)使用亦是造成脂肪肝的因素之一。


 


膽道系統最常見的疾病就是慢性膽囊炎、膽結石以及膽管炎,而膽道疾病亦可源自於慢性肝炎(尤其肝硬化)進而容易引發膽結石。


由於膽道發炎的病原體絕大部分是來自於腸道的有害細菌;因此,假若有 便祕的習慣,亦可使其潛伏的膽道疾病(膽囊或膽道結石以及某些先天性異常疾病如膽道囊腫)發生感染的現象;因此,為了避免膽道疾病的發生,不僅要控制過量的油脂類的食物的攝取,而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也是很重要的。


 


胰臟是人體製造消化液最大的器官,其主要分泌胰澱粉?、胰蛋白?、胰脂肪?以及鹼性的碳酸氫鈉液來完成食物分解消化的最終步驟;除此之外,胰臟能分泌胰島素來做為參與醣類、脂肪類,甚至蛋白質的新陳代謝作用。


在臨床上,胰臟細胞容易某些藥物(利尿劑、止痛藥、避孕藥等)的傷害,而長期嗜好 吸菸以及酗酒亦容易導致慢性胰臟炎,甚至這些人口群亦是罹患胰臟癌的高危險群,因此,這些高危險群最好能夠戒菸酒。


 


某些急性胰臟癌是合併於膽道結石(總膽管結石)而生成,因此,膽道疾病的治療亦是很重要的。對於某些高脂血症患者(三酸甘油脂高達每百毫升六百毫克以上者)亦應積極的接受定期的藥物治療,否則即可能會衍生「高血脂性胰臟炎」的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us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