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過胖要小心~胖小子罹癌、成人型糖尿病風險增高ETtoday 更新日期:2007/05/18 15:21 記者:記者廖文宏、江慶鏗/台北報導


台灣癌症基金會公佈了一項調查發現,台灣的國中、國小學生有近5成的學童BMI值「身體質量指數」不及格,不是過胖就是過瘦,而且平均每4個人就有1個是小胖子,或許有人認為小孩子胖胖的很可愛,但是其實,小孩子肥胖跟大人肥胖面臨的健康危機是一樣的,罹患癌症的風險也大為提高,最明顯的就是近10年來罹患第二型、也就是成人型糖尿病的孩子增加了。



肥胖是造成體能退步的主因之一,台北市信義區的三星國小對學童進行檢測,發現他們的體能狀況明顯變差。體育老師鄭佩泠表示,「柔軟度的部分雖然他是天生,但是就是他們從1年級到6年級來講,柔軟度這部分也是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柔軟度比較差,還有就是他的仰臥起坐的部分,也可以看得出來說,他仰臥起坐的那個能力也是越來越差」。


一般12歲的學童,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所得到的BMI值如果超過24.2就算是肥胖了。20世紀的文明病肥胖終於也找上了孩子,這個蔓延校園的新危機禍因早在20幾年前,也就是1980年代就已經種下來了。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那時候我們的西式速食剛好引進台灣,就發現說我們的整個飲食的結構有很大的變化,包括我們的速食在講究衛生安全的同時,也多了很多的熱量油和醣」。


速食風潮流行的第4年,台灣就出現了第一個兒童減重班,當時有一項驚人的發現,在1百多位減重的兒童中,高達7成的人三酸甘油脂或膽固醇過高,有人甚至出現了「葡萄糖失耐症」、「黑色棘皮症」等第二型糖尿病前兆。聯合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洪建德表示,「那後來這幾年我們發現,甚至於在10幾歲就有糖尿病的年輕第二型糖尿病人,也就是說因為吃過多而引起的糖尿病,兒童肥胖變糖尿病,大概10年就變糖尿病」。


肥胖情況逼近失控,2005年教育部一聲令下高醣、高脂、高熱量食品陸續退出校園,但是減肥大作戰的決戰點卻在校門之外,這是一個必須要改變生活形態才能釜底抽薪的結構性調整。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我說孩子有選擇的權利,可是他沒有判斷的能力,更沒有拒絕誘惑的能力,包括大人都很難了,何況是小孩子呢,你告訴他這個多營養,可是他就是要吃好吃的食物」。


聯合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洪建德表示,「所以等於媽媽要跟小孩子一起走過,陪小孩子一起吃飯,一起深入營養,深入健康的生活範圍,就變成一種整個家庭生活型態的改變」。


所以小孩子胖真是胖,而且會胖出毛病,現在開始要顛覆一個傳統的老觀念,肥嘟嘟的小朋友可能很可愛,但其實所潛藏的健康危機是非常可怕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us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