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變甜了!


科學家發現一個名為Rft1的蛋白質,參與蛋白質醣化(glycosylation)的過程,將內質網外的醣蛋白翻轉入內質網。


停留在細胞膜上或者是外泌的蛋白質上面的醣基,是從哪裡來的呢?目前已知是醣基先附著在特殊脂質(dolicol)上,在內質網的外面先做部分的修飾,然後翻轉進到內質網內繼續修飾,接下來運送到高基氏體內繼續修飾,直到成為某種特定的醣蛋白後,才送到細胞膜上或者是送出細胞之外。


但是,帶有醣基的脂質,如此巨大的分子是如何突破由雙層脂質(lipid bilayer)組成的細胞膜,而能夠『翻轉』進到內質網內呢?
Helenius Jonne
等人發現了一株缺乏N-glycosylation的酵母菌,並且發現該酵母菌的RFT1基因有突變。


作者利用一些分子生物學的實驗技巧,發現該基因可以轉譯出一個蛋白質,名為Rft1。如果抑制Rft1的生成,則細胞的內質網外面,會累積含有8個醣基(Man5GlcNAc2)的特殊脂質。作者並做了一些實驗,來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包括Rft1可能是負責加上第9個醣基的酵素),最後論證出Rft1確實是負責將醣類由內質網外面『翻轉』到內質網內的酵素(flipase)。



那麼,『翻轉』這個動作需不需要消耗能量?這樣巨大的分子,是如何翻轉進入內質網呢?會不會與其他的酵素協同作用呢?負責翻轉的蛋白質,會不會也兼具有保護醣基的作用呢?這種種的問題,在Rft1發現之後,終於有了研究的起點,也終於有可能獲得解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us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