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與保健讀後                                      李時強


本書是著名美國營養學家安德爾‧戴維斯女士(Adelle Davis)1970年左右寫的,至今已超過30年,但今天我們讀起來仍非常實用。一本好書,是不會被時代淘汰的。許多人窮其一生追求名利與財富,但卻忽略了自己的健康,任何人一旦失去了健康,一切都變得毫無價值。


 


健康是無形財富,比錢財重要,躺在床上好幾年的富人,還不如健康的窮人。我們的健康靠誰來維護呢?靠醫生嗎?靠父母嗎?都不是,是靠自己,靠自己對營養保健的知識,以及自己力行這些知識所做的努力。一般人對保健與營養大多是一知半解,不知其然,看了本書後,雖然對許多保健知識仍不知所以然,但至少已知其然了。


 


市面上有許多食品,要如何選用?針對我們身體目前的狀況,我們需要何種食物,才會對我們健康有益,這本書中都清清楚楚的告訴了我們。在書末的附錄中,作者還把許多許多食品的營養價值一一列表,供讀者參考。


 


人體在娘胎中十個月,如果一切正常,就會孕育出一個完美的生命個體,這是一部非常奧妙的機器,其運作複雜,功能完備,但這部複雜的機器在未來數十年的生命中,能否正常運作,發揮各個零件的功能,還是有賴機器主人----我們自己----來維護。


 


書中經常提到許多營養食品,例如:牛奶、乳酪、肝臟、肉類、魚類、豆類、新鮮水果、深色蔬菜,都是我們日常生活常見的,並不昂貴,作者不鼓勵我們花很多錢去買些昂貴的食品如鮑魚、魚翅、海參、燕窩等,她告訴讀者,要維護健康,從常見的食物著手即可。


 


本書共分四篇:


第一篇提到人體內重要器官的運作原理,以簡單扼要的文字,說明消化、循環、代謝系統中各種重要器官,如血管、心臟、肝臟、肺臟、腎臟、胰臟、十二指腸、大腸、小腸等是如何有條不紊的協調運行並完成各種工作。


 


另外,身體內的各種酶素、酵素、消化液等是如何居於協助角色,以完成整體系統工作。雖然書中提到許多專有名詞,對一般讀者有些陌生,但還不至於到深澀難懂的地步,讀第一遍,感覺是專有名詞,但讀二遍,第三遍後,就會變成普通名詞了,這樣,我們就可以對身體各器官有初步的了解與認識,有助於對身體的整體運作有所了解。


 


第二篇提到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維生素ABCD等,它們在我們體內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身體那一部份器官有所影響,吃何種食物才會獲得補充,缺少這些維生素會造成什麼疾病,都有所交待。作者也指出富含各種不同維生素的食物,供讀者參考。


 


第三篇則提到我們所需要的礦物質,鈣、磷、鉀、鐡、鹽等,它們雖佔人體的極少部份,但如果缺少這些礦物質,身體就必定出毛病,這些礦物質往往位居於身體健康的關鍵地位。


最後一篇則提到人們的實際生活,以及對從事不同工作的人,他們需要何種不同的營養素,我們要如何處理日常生活飲食,一一提出建議。


 


總之,這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書籍,適合各年齡層的人,而且終身受用,是一生必備的參考書。只要我們認真閱讀,進一步內化為我們的思想,並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後變成一種生活習慣,我們就必定可以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擁有保健營養的知識,不但可以使自己健康,而且家人也會受益,甚至可以用這些知識幫助我們周圍的朋友,使他們也擁有健康。


 


《營養與保健》重點摘要


第一篇:消化與酵素。


l   我們需要的養份: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


l   我們日常飲食的效果是可以試驗的----在我們自己身上試驗。


l   體重,是健康的指標。


l   小腸壁上有許多微血管,負責吸收養份。肝,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


l   食物營養的吸收及運送是靠「滲透作用」與「擴散作用」。


l   神經是由無數個具有長纖維的細胞所組成的絲狀結構。


l   腦的運作有二大系統:神經系統及血液循環系統。


l   體內的消化反應是由酵素催化而成的,口腔、胃、小腸、大腸都有。


l   水果(木瓜、鳳梨)中含有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質,幫助消化。


l   酵素也會對脂肪和肝醣作分解,以產生熱能。


l   正常的溫度下,酵素活性正常,效率最高,發燒或溫度過低時,人就會感到虛弱。


l   飢餓時血醣會下降,會想吃些甜食,以補充血醣。


l   食物在口中咀嚼要32次才算足夠。


l   食道位於氣管後方,當吞食時,喉嚨會自動關閉氣管,使食物通過食道。


l   當食物誤進入氣管,食物就會停留在食道上方,再藉由咳嗽的反射動作,將食物送回咽喉。


l   消化作用依賴的是腸道的蠕動,而非地球的吸引力,太空人進食就是這個道理。


l   想像、味覺、視覺都可以刺激胃液的分泌,餐前一些酒可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l   胃會分泌胃酸,胃細胞大多為微鹼性,胃部黏膜可保護胃,黏膜細胞會把進入細胞的任何酸性物質中和掉,所以胃不會把自己消化掉。


l   食物停留在胃中的時間,端視進入胃中食物顆粒的大小,所以要細嚼慢嚥。碳水化合物在胃中的時間最短,消化最快,故素食者很快會覺得餓;脂肪、蛋白質在胃中的時間較長,最長可達12小時。


l   食物到十二指腸後,胰臟、肝臟都會分泌消化液送到十二指腸。


l   肝臟的分泌液稱為胆汁,平時存放在胆囊中。


l   進入胃中的食物稱為食糜,食糜為酸性,進入小腸後會刺激分泌素的分泌。


l   脂肪會由胆汁和鹼性分泌物的作用,使之乳化成微滴。


l   血液是所有營養的集中地。


l   海中動物不需要水份,故無大腸。


l   蛋白質用來作為成長與修補;脂肪與碳水化合物是身體產生熱能的主要食物。


l   體內醣有三種:單醣、雙醣、多醣。單醣(葡萄糖、果糖及半乳醣)是消化作用的最終產物,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


l   缺乏乳醣分解酵素的人無法分解乳製品,這些無法被分解的乳醣通過大腸就會引起下痢。


l   澱粉會分解成醣,所以會有甜味。


l   肝臟是最好的多醣來源。


l   蛋白質會分解成-→胺基酸→再分解成醣供身體使用。


l   身體無法將果醣或乳醣轉換成能量,它們會先被送到肝臟,形成肝醣,需要時再分解成葡萄糖。


l   精製過的糖除了能提供能量外,不能改善健康,只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l   脂肪也是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氫、氧所組成。


l   不飽合脂肪酸對人體較有利,可降低胆固醇。


l   當油脂反覆加熱時,油脂就會酸腐,會破壞維生素AD,無法使用。


l   大多數的脂肪會存在肝臟(脂肝)、腎、心臟的四周,皮下也有,如果太多,會貯存在脂肪組織中,會導致過重及心臟、循環系統的毛病。


l   發育過程中,蛋白質非常重要。內臟大多富含豐富的蛋白質。


l   因體內組織修補都需要蛋白質,如飲食中缺乏蛋白質,沒有新細胞補充,肌肉就會逐漸衰弱,也會造成貧血;肌肉沒有彈性,血漿蛋白的量會減少,多餘的水份排不出體外,造成下肢水腫。血漿蛋白的量減少,身體抵抗力會降低,常會爆發傳染病。


l   雞蛋、牛乳、豆類都有豐富的蛋白質。


l   素食者要注意蛋白質的吸收,調配飲食。


l   全麥土司有豐富的蛋白質。


l   人即使不動,內部的肌內仍然需要蛋白質維持運動,蛋白質是人類隨時都需要的。


l   女性每天需要2200卡路里,男性則需要2700~3000卡路里。


l   運動後肌肉酸痛,深呼吸後就可以使氧氣進入體內,可幫助聚集的乳酸轉化為丙酮酸,藉由血液送到肝臟進行氧化。


l   血液中的脂肪酸和葡萄糖是身體活動的來源。


l   早餐一定要吃,進餐二小時後血醣就會降低,可以補充些點心。


l   血液中的葡萄糖降低時,肝臟會將肝醣轉化為葡萄糖,胰島素負責維持醣類的平衡,糖尿病的患者,無法製造胰島素,就需要注射胰島素。


l   緊急時血液會集中在肌肉以反應緊急狀況,所以皮膚會呈現蒼白;腎上腺素也會增加,腎上腺素會刺激血糖濃度增加,使肌肉發揮力量。


l   肝臟一個最重要的功能,是收集並移走體內的廢物,包括死的細胞、過剩的胺基酸等。


 


第二篇:維生素的功用


1、維生素A存在於胡羅蔔、肝臟、牛奶、蛋、魚肝油、深綠色蔬菜中(白色蔬菜較少;肉類中幾乎沒有維生素A,因為維生素A不會存在肌肉中)


2.        缺乏維生素A,我們的視力就會受到影響,如夜盲症,夜間視力受影響,皮膚、頭髪的生長也會受影響,任何年齡層的人都需要。


3.        維生素A是一種脂溶性的維生素。


4.        食物高溫烹煮或煮過久,都會破壞維生素A


5.        維生素B1,又名硫胺素,水溶性,豆類富含,內臟亦很多。


6.        體內大腦和神經系統都仰賴葡萄糖的氧化供給能量,維生素B1在此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一旦缺乏,葡萄糖的新陳代謝受阻,能量供應就有問題。


7.        缺乏維生素B1會造成腳氣病。


8.        維生素B2,又名核黃素,乳製品中含量豐富。


9.        食物中缺乏維生素B2時,嘴角皮膚發炎、破裂、眼紅腫、舌頭發炎、頭髮掉落、貧血等。


10.     維生素B2溶於水,會溶解在湯中,過多時會排出體外。


11.     另一種維生素B,又名菸鹼酸,如果缺乏會造成癩皮病。


12.     菸鹼酸存在於魚類、家禽、花生、豆類、牛奶、乳酪中,水溶性,會溶於湯汁中。


13.     種子的外殼及胚芽都有很多維生素B,全麥食品有豐富的維生素B,故粗食反而有益健康。


14.     食物應避免煮得過久或過熟,維生素B都會溶於水,食物的湯汁不宜倒掉。


15.     維生素C最豐富的來源是柑橘、蕃茄汁、高麗菜、青椒、草莓、柳丁、檸檬、菠菜、甘藍、蘿蔔等;殼類及豆類均缺乏維生素C,但其芽卻含量豐富,如豆芽、豆苗、竹筍等。


16.     缺乏維生素C~六個月就會導致壞血病,戰爭期間尤其普遍,海上生活也易罹患壞血病。餐後吃水菓,就是這個道理。


17.     壞血病的症狀是牙齦浮腫出血、牙齒易鬆動,易被感染。維生素C對牙齒的生長極為重要。


18.     維生素C對骨骼的成長亦極為重要,成年後亦然。


19.     維生素C不足會發生瘀血現象,表示微血管壁強度不足,容易破裂。


20.     傷口的癒合骨骼的再生,維生素C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1.     老年人因牙齒不好,所以吃的食物不可能烹煮過度,這會破壞維生素C,所以老年人要補充維生素C。骨質疏鬆問題,需要補充維生素D,但維生素C如果充足,至少可以延緩老化。


22.     切好的蔬菜不要泡在水裏,或放置在桌上太久,會破壞維生素C


23.     菜湯有豐富的維生素C,不要倒掉,可以拌飯,下麵。


24.     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及磷質的吸收,兒童成長時極為重要。骨骼的強度決定於體內的鈣與磷的含量。


25.     多曬太陽可以補充維生素D。魚肝油是最豐富的維生素D來源,魚類食物、乳製品亦含維生素D。殼類不含維生素D


26.     血液與骨骼間的礦物質平衡,是由維生素D與位於頸部的副甲狀腺分泌的荷爾蒙所控制。血液中含量低時會由骨胳中釋放;血液中過多時,會進入骨胳中儲存。


27.     缺乏維生素D會產生佝僂病、骨質疏鬆症,牙齒的健康亦會有影響。


28.     冬天期間應常曬太陽以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不會受加熱或加工的影響。


29.     素食者如不吃蛋或牛奶,就會缺乏維生素D


30.     第三篇:空氣與水


31.     心臟好像一具幫浦,將帶著養分的血液輸送到身體各部份;肺自空氣中提取氧氣送入血液;腎臟則負責血液的過濾及清潔工作,使水份的保持與體內廢物的排除能保持平衡。


32.     氧氣會溶解在支氣管與氣囊間的黏膜,然後經由氣囊進入血液中。


33.     左心室收集自肺回來的血液,此為體循環;右心室則負責收集自靜脈血管回來的血液,並送到肺進行氣體交換,此為肺循環。


34.     肺臟微血管是交換氧氣的地方。


35.     腎臟每天過濾的水有200公升,但只排出2公升的尿液。


36.     沙漠中的動物腎臟有很長的腎小管,所經過的尿液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吸收,所以尿液都極為濃縮。


37.     人在缺水的情況下,如果喝下鹽水,會使身體損失更多的水份,因為身體會亟需更多的水份將鹽排出去,會造成脫水現象。


38.     每天我們必須排出適量的水分,以帶走血液中的廢棄物,如尿酸、蛋白質的分解物。


39.     血壓的改變,會影響血管及組織內的血漿流速,則體內的水份無法順利排出,造成水腫。


40.     身體內各項運作的監督者是血液循環系統。


41.     血紅素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將氧氣輸送至各個組織,如果沒有氧氣,細胞便無法存活,無法執行其新陳代謝功能。


42.     心臟輸出的血液較送回心臟的血液較紅,主因是動脈血中帶氧的血紅素,去氧的血呈青紫色。


43.     一氧化碳更容易與血紅素結合,而血液中氧的位置被一氧化碳取代,人就會因缺氧而死亡。要救此人,唯一的方法就是供給純氧。


4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us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