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職業災害相關法規()


         職業災害之定義


         職業災害〔法理基礎〕的變化


一、 現行[法令]對[職業災害]的定義為何?


1.     職業(狹義)定義
(勞工安全衛生法2#4)(特別法)


(1)     定義


A.      成因:
環境,Ex=建築物或設備;人為,Ex=個人安全衛生習慣


B.       立法目的=強化安全衛生設施並推動安全衛生管理


C.       結果=勞工〔疾病,傷害,殘廢,死亡〕


(2)     法律定義
勞工〔就業場所〕之建築物,設備,原料,材料, 化學物品,氣體,蒸氣,粉塵或〔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的原因〕引起之疾病,死亡, 傷害,殘廢


2.     職業害定義(=職業災害廣義定義)
(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準則)


(1)     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之審查,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皆因本準則辦理


A.      職業傷病未必符合職業災害


B.       依據母法授權訂定的行政命令, 其〔效力次於法律(勞基法)


(2)     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害〕者,為〔職業傷害〕;被保險人於〔勞工保險職業病種類表〕規定適用職業範圍從事工作者, 而罹表列疾病者,為〔職業病〕


3.        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
本法主要保護受〔職業災害〕的勞工權益,不論其是否加入〔勞工保險〕,只要受到職災即受到本法保護


4.        勞動基準法
〔勞動基準法第59#所規定者,為〔職業災害補償〕 亦即勞工因遭遇職業災害而致〔死亡,殘廢,傷害或疾病〕時,雇主應依規定予以補償。
職業災害補償:同一事故,依勞工保險條例或其他法令規定,已由雇主支付費用補償者,〔雇主得與以抵充之〕


口訣


1.      勞保=生老〔病死傷殘〕失能


2.      職業災害=去頭去尾保中間=〔病死傷殘〕


3.      職業傷害=傷病


 


二、職業災害如何定義?試比較其內涵?


1.      狹義的職業災害


(1)     依據:根據〔勞工安全衛生法〕的定義,以此為主
以就業場所的軟硬體設施與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原因直接引起之勞工疾病、傷害、殘廢或死亡


(2)     給付計算基礎:勞工基準法平均工資


(3)     給付類別:勞工基準法〔職業災害補償〕


(4)     給付項目:醫療補償工資補償、殘廢補償、免責(終結補償)、遺屬補償


2.        廣義的職業災害 =職業傷害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之定義,以此為輔
以發生與工作有關的勞工疾病傷害殘廢或死亡事故,做〔事實上的認定〕;又加入了〔通勤災害〕=將職業傷害視同職業災害


(1)     依據: 勞工保險條例(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準則)


(2)     給付計算基礎: 勞保薪資


(3)     給付類別: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給付〕


(4)     給付項目:醫療補償()、死亡給付()、傷痛給付()、殘廢補償()


emo


狹義的是勞基(範圍較小);廣義的是勞保(範圍較大)


 


三、〔拿破崙法典〕奠訂的基礎有哪些(180353)??當時雇主如何抗辯?


1.      拿破崙法典之原則


(1)     契約簽訂自由
以[理性]為出發點,只要雙方簽訂契約,〔不受他人的干涉〕


(2)     個人財產絶對
個人的財產一樣,如何使用不受他人干涉;所雇用的勞工,也是與個人財產一樣,如何使用他人不得干涉


(3)     過失責任舉證
舉證責任=勞工


(4)     特質
民法上〔侵權行為〕與〔過失責任〕,死亡的不法行為


2.      雇主如何抗辯


(1)     意外過失疏忽原則(The Contributory Negligence Doctrine)
勞工因〔本身過失疏忽〕造成的職業災害事故,無法獲得賠償。


(2)     伙伴過失疏忽原則(The Felloe-Servant Doctrine)
勞工因〔伙伴過失疏忽〕造成的職業災害事故,無法獲得賠償。


(3)     危險自願承擔原則(The Assumption of Risk)
勞工事先已得知工作具有危險性,且雇主已予適當給予補償, 而勞工自願承擔該項工作受傷後則〔無法獲得補償〕的後果。


 


四、〔威碼憲法〕對觀念的修正??(1919811)


1.      企業責任


(1)     對於個人的財產,雖然可以自由使用,但此一使用如果造成員工受到傷害, 對社會仍有〔維護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責任


(2)     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應該對於人群與環境有正面的貢獻。


2.      契約平等


(1)     契約簽訂雖然自由,並不受他人干涉﹔但契約內容必須〔公平合理〕


(2)     如不符合上一原則,則〔公權力〕可以介入。


3.      無過失責任,基於下列原因,勞工獲得補償機會微乎其微


(1)     勞工往往無法提出對於自己有利的證據


(2)     訴訟費昂貴


(3)     法律程序冗長


〔不要求勞工提出證據〕,只要證明是起因於〔職務〕,或〔執行職務〕所致職業災害


4.      特質


(1)     與生活保證結合=生存權


(2)     強制雇主照顧義務=勞動權


 


五、職業災害保險之〔理論基礎〕為何?


1.        職業危險理論(Occupational Risk Theory)
企業應負擔職業災害費用,並視為成本的一部分,反映在較高產品價格上


2.        最少社會成本理論(Last social Cost Theory)
〔職業災害保險〕可以使社會因為職業災害導致之經濟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採用〔經驗費率〕,對於鼓勵企業安全衛生具有誘因
將費用併入價格,共同分擔成本,保障範圍最廣,成本也最低


3.        社會調和理論(Social Compromise Theory)
〔職業災害保險〕可以調和勞資雙方的相互利益與損失, 免除雙方的爭議,也可以維持和諧的勞資關係。
罹災勞工=以〔控訴權〕及〔不確定的請求權〕換取較少但較確定的給付
雇主=可省去訴訟費用與較大的補償金額


4.        身分確定理論(Status Theory)
勞工在執行職務導致職業災害事故時,基於〔雇主對勞工工作引起之傷病原因有密切關係〕,故勞工有請求賠償的權利


 


六、何謂〔職業災害保險〕?


1.        定義
勞工執行勤務或從事工作時,所發生〔不可預測〕的意外災害事故
其中意外災害事故係指〔疾病,死亡,傷害,殘廢〕等四種危險事故,透過保險方式提供醫療照顧與現金給付的社會保險制度。


2.      保險範圍有哪些?


(1)     職業傷害=因為行為疏忽或〔不良作業環境〕造成的〔職業傷害事故〕


(2)     職業病=因為在作業環境的職業暴露,從事新產品製造及行為疏忽造成的〔職業病〕事故。


3.      保險費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1)     計算基準


A.      團體=經驗費率
根據〔針對過去損失經驗或危險事故〕發生率來計算保險費率的一種統計程序
對於某一危險或行業,調整保險費率的一種收費方式


B.       個別=實績費率,經驗退費
個別暴露單位依據〔過去一定期間的損失經驗變動情形〕來修正調整該單位所需保險費用的一種方式


(2)     費率


A.      〔統一〕費率制


B.       〔差別〕費率制=根據〔個別行業〕or〔投保單位〕分別訂定保險費率


C.       〔浮動〕費率制=根據一定期間的損失經驗與平均危險的損失經驗比較,隨時調整保險費率


4.      加保方式&保險效力


(1)     加保方式:自願加保or強制加保


(2)     保險效力


A.      加退保表〔送達〕勞工保險局的〔當日〕起算


B.       未於當日列表通知,自〔通知之翌日起算〕


5.      給付標準: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us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