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2




牡蠣,又稱蠔、生蠔(粵語地區)、蚵仔(閩南語地區),別稱海蠣子、蠣黃、蠔白、海蠣子、青蚵、牡蛤、蠣蛤、硴(音同柴)等,屬軟體動物門雙殼綱。在中醫藥方中的「牡蠣」,指的是牡蠣殼




產地




 產於海水或鹹淡水交界處,以食浮游生物為生。




 種類




 著名的品種有法國銅蠔、澳洲石蠔、太平洋蠔(原產東北亞,現引入美國華盛頓州)等。




 紐西蘭Bluff地區以盛產優質肥美之蠔聞名。




 香港流浮山亦以產蠔聞名。中國廣東省以珠江口沙井蠔最著名。




 烹調法




 生食,佐以檸檬汁、辣汁或雞尾酒醬汁等,在法國、美國及中國的大連地區常見。




 熟食,以食鹽、焗烤、煮湯等,常見於日本、韓國、台灣等地。




 西式熟食




 煙燻和油炸(美國常用)。




 牡蠣窮孩兒三明治在美國的路易斯安娜州非常有名。




  中式熟食




廣東賀年食品「發財好市」,即髮菜及蠔豉 火鍋:大連地區。




 蠣餅:用蠣肉和麵粉製成圓形的油炸食品,福州、莆田等地風味小




       吃。




 蠔乾粥:晾曬8成乾的蠔乾、兩次去殼的粳米米芯、豬大骨頭熬煮




          的鈣質豐富的高湯以及自家調味品精製而成,在閩南(廈




          門、泉州、漳州)等地非常流行的風味名小吃。




           薑蔥焗、 蠔油、 燒烤、 晒成蠔豉




 蠔豉:又叫蠔士,是一種海味,由牡蠣(蠔)生曬而成。蠔豉主要為分生曬、乾及半乾濕三種。在廣東及香港,因為「蠔豉」的粵語和「好市」相似,因此被視為好意頭的食物。例如「發財好市大利」,即是由髮菜、蠔豉及豬舌煮成。




日韓料理




嚴島烤蚝




日本為了防止食用牡蠣造成食物中毒,早期食用前均先加熱再吃。明治維新自歐美引入生食文化後,民眾生食後常導致食物中毒,故產業界逐漸發展出以紫外線殺菌的方式殺菌。一般於食物中毒的症狀有牡蠣毒、細菌(腸炎細菌、大腸菌)等。




 以生烤方式食用。




 生曬蠔豉即是在陽光下曬乾鮮蠔。乾蠔豉則使用風乾的方式,主要來自日本和南韓。半乾濕蠔豉是先把蠔煮熟及過冷河,再將其風乾而成。




台灣料理




 蚵仔煎:蚵仔混合番薯粉、雞蛋、青菜,再加以煎製,並佐以醬料。




 蚵仔麵線:蚵仔裹太白粉後,加上豬腸與麵線合煮,另有大腸麵線。




 炸蚵仔:或炸蚵仔酥:蚵仔裹地瓜粉或太白粉後,入鍋油炸。




 蚵仔湯:蚵仔與薑絲混煮成湯,為台灣著名菜式。




 蚵嗲:稱為ô-de,主要的材料有豬絞肉、韭菜末、高麗菜末、芹菜末、




       五香粉和少許胡椒粉等,再加以油炸。




食用季節




傳說在五至八月不宜生食牡蠣。事實是當時正值牡蠣的繁殖季節,食用五至八月的牡蠣不會對健康有影響,只是肉質較差。英國國會亦有相關立法保護。




藥用




在漢方中使用牡蠣殼為藥材,磨為粉末,稱為「牡蠣」。




功效主要有




 平肝潛陽、鎮靜安神:類似石決明功效




 軟堅散結:對於痰核瘀結的團塊有消散作用收斂固澀:如汗出不止用於斂汗等。




用法上分為生牡蠣(殼)與熟牡蠣(殼)兩種。收斂固澀,用熟牡蠣;其他則生用。 軟堅散結多與玄參、貝母搭配,鎮靜安神多與龍骨搭配,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牡蠣殼成分以碳酸鈣為主,其他成份有磷、鎂、鋁矽酸鹽,鐵氧化物等。熟牡蠣中之碳酸鈣多轉為氧化鈣,亦可用作制酸劑。




殼的其他用途




 磨光後可舖窗戶,燒成灰可砌牆(澳門舊城牆遺址亦以此建成),唐劉恂《嶺表異錄》說:「盧亭者,盧循背據廣州,既敗,餘黨奔入海島野居,惟食蚝蠣,壘殼為牆壁。」。又澳門一村落,名燒灰爐,亦由此而來。香港海下灣的石灰瑤曾經大量出產殼灰來建房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us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