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的原因有多種


    常見的原因是血球中紅色素(hemoglobin)太少或帶氧的血紅素過少所引起。此外,紅血球不夠,無法輸送充足的氧氣,或是紅血球太早死亡及停止成長而變形,或到達血液便分解,凡此都會造成貧血。健康的紅血球是在骨髓中產生的,需要有充足的原料。


 


    人體紅血球的壽命約為120天,它們會不停的破壞與補充。100CC血液應有15公克的血紅素,每立方釐米含有五百萬個紅血球才算是正常。


 


血紅素低於80%(13公克)及紅血球少於四百萬個便是貧血。貧血時,到達人體組織的氧氣不足,便無法產生足夠的精力,常會感覺疲倦、缺乏耐力、臉色蒼白、呼吸短促,或是有暈眩、頭痛與憂鬱等現象。


 


    貧血的原因很多,一般人認為貧血是缺乏鐵質,而常補充含鐵物質,卻不知那可能會造成傷害。


 


1. 缺乏維他命B6的貧血


不論嬰孩或大人,缺少維他命B6,其紅血球和血紅素的數量都會減少,因而發生貧血。這種鐵質不能改善的症狀,已普遍於一般男女和小孩,尤其是孕婦。由於這種病因通常不被發覺,患者一直補充鐵質,往往使病情加重而需要輸血。


 


這類貧血患者如果每天補充100mg的維他命B6,其體內的紅血球會明顯增加,血紅素很快從8.5克增加到13克。一旦停止補充,貧血又發生。


 


    維他命B6不足而補充鐵質,會導致鐵質吸收過量的悲劇——組織受損,產生鈣化疤痕。這情況和會致命的「鐵質沉著症」(siderosis)一樣。


 


在實驗中,鐵質沉著症的含鐵量甚至多過正常量的18倍。補充維他命B6會使鐵質減少,否則便會導致死亡。在正常的情況下,鐵質在需要的時候才會被吸收。


 


  維他命B6和鎂是像鹽和胡椒一樣相輔相成。在成人實驗中,缺鎂也會發生貧血。補充鎂後,很快就矯正過來。


 


2. 缺乏維他命E的貧血


    維他命E不足,不但影響鐵的吸收和血紅素的形成,組成細胞部的必要脂肪酸也會被氧化而使細胞分解。這一影響,遍及全身。


 


紅血球氧化破壞的速度,成為測量維他命E不足的指標。維他命E不足會使大量紅血球破裂而導致貧血,存活的紅血球壽命也會明顯縮短。


 


    實驗顯示,維他命E不足,會使人和動物貧血。維他命E不足的嬰孩、大人,尤其是孕婦,其骨髓都有現異常現象。每天攝取280mg的維他命E,異常現象在五天內便會消失,貧血也很快就能康復。


 


熱帶口瘡(sprue)和血友病(hemophiliacs)引起的貧血,也可以用維他命E來矯正。維他命C可減少維他命E的需求,補充大量維他命C有助於緩和貧血症。補充鐵則沒有效果。事實上,大部份的含鐵藥劑都會破壞維他命E


 


    嬰兒早產往往是孕婦維他命E不足所致。這種早產嬰兒特別容易出現缺少維他命E的貧血。當嬰兒接觸多氧的空氣時,他們的紅血球會很快破裂而無法迅速排出血色素,造成黃疸病。許多嬰兒因而失明,甚至死亡。


 


    維他命E可減少人體對氧氣的需求,所以有貧血症狀時,如疲倦和呼吸短促,都可經由維他命E的補充來改善。食用植物油會使維他命E的需求增加。


3. 缺乏葉酸的貧血


    葉酸(folic acid)不足會造成「巨大型細胞」貧血症——嘴巴舌頭酸痛、皮膚出現黑斑。常見於孕婦、胃酸不足的人、感染病後的嬰兒、小孩,和吃太多精製食(尤其是酒精)的人。


 


此時補充鐵質沒有幫助,給患者服下1mg~5mg葉酸之後,幾小時內,骨髓便開始製造新血球,貧血很快就消失。


 


    葉酸缺乏的貧血症,可由肝臟、腎、雞內臟和煮過的綠葉蔬菜獲得葉酸。但如果沒有充足的維他命C,貧血會很快復發。


 


因為維他命C不但能促進鐵的吸收和血紅素的產生,也是使葉酸能被利用的必要物質。老鼠可以自體合成維他命C,但同時補充大量維他命CE,可使葉酸不足的貧血復原較快。


 


    對葉酸需求特高的人,會發生鐮刀形細胞(sickle-cell)的貧血症。患者需要每天補充5mg以上的葉酸才可康復。


 


4. 藥物與殺蟲劑引起的貧血


各種會破壞維他命E和抑制製造紅血球所需之養份的藥物,都會使人發生貧血。如果必須吃西藥,則預防貧血的營養劑必須暫時增加。有些殺蟲劑會破壞人體的骨髓,引起貧血,甚至死亡。


 


任何有害的物質都會破壞維他命C,所有任何不自然出現於體內的物質都會造成貧血,除非營養充足。例如,食物添加劑和糖精會引起貧血,卻鮮為人知。


 


5. 胃酸不足引起的貧血


    維他命BlB2、菸鹼酸、泛酸或膽鹼等任何一種不足,胃便無法分泌胃酸,也就無法溶解和吸收鐵質,引起缺鐵性貧血。鐵質不能幫助胃酸分泌,因此無法以補充鐵質來治療胃酸不足引起的貧血。必須補充足量的維他命B群和暫時補充鹽酸才能矯正問題。


 


    兒童常因血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抗體)流失而出現抵抗力弱和胃酸不足的貧血。抗體流失,抗病力自然減弱。補充足量的維他命B群,恢復胃酸分泌才能矯正問題。


 


 


 


6. 缺鐵引起的貧血


    鐵質分布很廣,所以患缺鐵性貧血的人,必然是吃太多精製食物的結果。鐵質缺乏時,血紅素、許多酵素和在肌細胞裏運載氧氣的肌血球素(myoglobin)都無法產生。


 


即使是少量缺鐵,雖未形成貧血症,也會影響酵素和血紅素的產生,造成長期倦怠、頭痛和呼吸短促。據說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吃甜菜(beets)後,其尿液會出現紅色,因此可用來檢驗是否有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常見於月經流量過多的婦女,吃太多加工食品的人,飲食不當的青春期少女,餵牛奶的嬰兒(牛奶含鐵質少)。啤酒酵母含有豐富的鐵質,每天在嬰兒食物或牛奶中加入幾茶匙,就可有效預防這一類貧血。


 


    紅血球、血紅素及酵素的製造,幾乎需要任何一種營養素。同時缺乏其中數種時,經常會引起貧血。除了上述各種營養素之外,必需有銅、鐵質才能被吸收。鈷是維他命B12的主要形成部份。缺乏泛酸和完全蛋白質所含的十九種胺基酸時,血紅素也無法產生。


 


    補充血液最好的食物是各種肝臟,期次是腎臟、蛋黃等,肉類及腦比綠葉蔬菜稍好;桃與杏子(apricots)和梅子(prunes)的效果,只有肝的一半。啤酒酵母與麥胚則未經檢測,但富含造血所需的大部份養份。


 


惡性貧血


    惡性貧血(pernicious anemia)患者攝取葉酸,可收到療效。但同時引起的維他命B12不足,會併發脊髓退化。缺乏維他命Bl2或惡性貧血患者,腳底會失去知覺,拖拽而行,乃至麻痺。葉酸和維他命B12應同時補充。


 


    維他命B12需有一種胃分泌的酵素——叫做內在因子(intrinsic factor)的幫助才能被吸收。惡性貧血患者因胃弱而無法分泌這種酵素或胃酸,每月注射0.lmg B12,可以防止脊髓退化。但口服則劑量不足而無效。口服需高劑量,開支太大。


 


    胃因癌症或潰瘍而被割除時,其體內便不再有酵素可促使維他命Bl2被吸收了,在四、五年之後便會發生惡性貧血。胃未割除的貧血患者則有四、五年的時間改善貧血症。


 


刺激胃酸分泌的維他命B,也是分泌內在因子所必需,因此在這段期間如能持續充分補充,惡性貧血便可避免。發生惡性貧血後,由於內在因子素無法再產生,因此再改善飲食的營養已於事無補了。


 


    一位女士以大量肝臟、啤酒酵母和維他命B群治癒惡性貧血,使內在因子分泌正常,30年未復發。幾位惡性貧血患者在食療康復後,使醫生認為原先的診斷是錯誤的。惡性貧血患者應該努力設法使胃分泌正常。


 


    維他命B6C增進Bl2的吸收,而充足的蛋白質則防止B12流失於尿液。如果鐵質和維他命C及胃酸同在,它們會刺激內在因子分泌,使輕度惡性貧血患者可以補充較少的維他命Bl2


 


補充胃酸幫助飲食消化的人,如果飲食營養充足——包括大量的抗壓力成份、泛酸及各種維他命B來源,成效可以預期。


 


7. 素食者的惡性貧血


    所有素食中,只有啤酒酵母、麥胚和黃豆含有維他命B12。素食者如果有五年以上不吃蛋或牛奶,通常會發生一些症狀,如嘴巴和舌頭酸痛、月經不順,及各種神經症狀,如手腳刺痛的感覺、脊骨僵硬疼痛和行走困難等。


 


補充維他命Bl2之後,這些警訊就消失了。素食者每週應服用一粒5Omcg維他命B12補充劑。


 


除了素食者外,所有其它貧血症都是吃精製食品的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us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