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一夏,涼補消暑




2008/04/27
21:56  --
莊雅惠醫師




 




夏季氣候炎熱,容易消耗體內元氣及清涼體液,而暑濕逼人,易引起發熱煩悶、四肢倦怠、口淡無味或口苦而膩、食慾不振、口渴但飲水不多、胸脅脹悶、惡心嘔吐、腹部脹滿及消化障礙等。




 




因此門診中急慢性腸胃炎、消化不良、中暑、日光性皮膚炎、曬斑、眼睛過敏及結膜炎等病十分常見,所以養生保健宜著重胃腸系統、眼睛保養、皮膚護理及預防酷暑入侵。




 




夏天是人體生理活動最旺盛的季節,體內營養物質因而消耗甚多,應選擇適合自己体質的中藥適時進補,此時氣候炎熱,藥性以清涼為宜,如麥冬、石斛、沙參、天冬、百合、山藥為主,輔以綠豆、薏苡仁、冬瓜、菊花等退火之品;當暑濕嚴重時,可酌加消暑去濕之劑,如白扁豆、香薷、紫蘇、藿香、佩蘭、菖蒲、滑石、蘆根等。




 




在飲食方面,應以清淡芳香為主,清淡食物容易消化,而芳香口感可提高食慾;宜定時定量,促進胃液分泌,來提高食慾;適時補充木瓜牛奶、柳橙汁、蘋果汁、檸檬汁、西瓜汁、蕃茄汁、胡蘿蔔汁等瓜果飲料,以達退熱消暑作用。




 




對於冬天好發的慢性病(如反覆感冒、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 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等),於夏季病情平穩時進行中藥治療,若能再配合夏日三伏貼(參考穴位膚貼簡介),內服與外敷同治,到冬季將減少發病頻率及減輕發病症狀。




 




夏日雖以涼補為主,對平時即怕冷、四肢不溫、飲冷則胃不適、容易腹泄之虛寒體質者,尤須注意溫陽藥之進補。




 




在夏日藥膳中,仍以東洋參、黨參、黃耆、刺五加、砂仁、陳皮、茯苓等溫補陽氣藥為主,再酌加滋陰清暑去熱之劑,才不會傷害陽氣,使病情惡化。




 




 




 




 




保健藥膳 >>>




【夏日消暑茶】




 




材料:




西洋參2錢,玉竹5錢,香薷 5分,五味子5分。 (1人份)




 




作法:




將材料分為4份,每次取一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約20分鐘後,即可代茶飲用。




 




功效:




清熱消暑,補氣滋陰。




 




醫師叮嚀:




火熱重者加重玉竹至1兩;虛冷嚴重者加黃耆1.5錢。




 




【清涼解暑粥】




 




材料:




新鮮山藥半斤,紅棗1兩,薏仁及綠豆各1杯。(6人份)




 




作法:




將山藥洗淨,切塊備用,紅棗、薏仁及綠豆分別浸泡1小時;先煮薏仁及紅棗,待熟後再放入綠豆及山藥一同燉煮,當綠豆一破皮,湯汁尚澄清時,立即熄火,燜約30分鐘,加少許蜂蜜,即可食用。




 




功效:




清熱消暑,解毒消痘,補氣滋潤。




 




備註:




虛寒體質則宜再加蓮子一杯。




 




【退火百草茶】




 




材料:




菊花1兩,金銀花5錢,天門冬1兩,仙草3錢,七葉膽1.5錢,防風2錢及冰糖適量。(3天份)




 




作法:




菊花除外,將其餘藥材放入鍋中,加適量水,浸泡30分鐘;先以大火煮滾後,改為小火,煮約15分鐘後放入菊花,立刻熄火,蓋上鍋蓋,稍冷後用雙層紗布過濾;依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冰糖,冷熱飲均可。




 




功效:




清熱除煩,利尿降火,解毒消暑。適用於熱性體質,具有煩熱急燥,失眠便秘,口渴喜飲,目赤目癢,濕疹腫毒等症狀者。




 




禁忌:




虛寒體質則不宜。




 




【紅蟳消暑荷葉飯】




 




材料




黃耆3錢,白扁豆1兩,石斛5錢,荷葉1張,糯米2杯,紅蟳2隻,肉絲、香菇絲各半碗,紅蔥頭、蝦米及香菜四分之一碗,適量鹽、糖、醬油、五香粉及沙拉油。(三至四人份)




 




作法:




將黃耆、白扁豆及石斛放入紗布袋中,加1000cc水,熬煮45分鐘至1小時,取藥汁浸泡糯米約3小時,於蒸鍋中蒸熟備用;起油鍋,爆香紅蔥頭與蝦米後,加入肉絲及香菇絲,炒熟後加入調味料,待收汁後倒入蒸熟的糯米,拌勻後平舖於擦淨之荷葉上,再將切塊的紅蟳鋪於糯米上,於蒸鍋蒸約30分鐘,取出灑上香菜,即可食用。




 




功能:




補氣消暑,滋陰補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us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